大安法师: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啊
那么这句名号,我们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愿,第二要一门深入。其实一门深入与信愿正好是成正比例的,他信得深才能够念得切啊!才不受其他的法门所动摇呀!往往信心不够的时候,容易被人动摇。人大多有一种喜新厌旧、这山望到那山高的心理特点,如果信心的根没有扎下去,信的力量没有生起来,就很容易被其他异解、异行的法门所动摇呀!所以有鉴于此,彻悟大师曾经这样表达:一个人坚定地相信这个念佛法门呀!忽然在他念佛的时候,有一天,达摩祖师现前了呀,告诉这个念佛人,说我有直指人心的,见性成佛的深妙之禅呀!你只要把念佛放下来,我就传给你这个深妙之禅呀!马上成佛,见性成佛呀!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一个真信念佛法门的人,要向达摩祖师顶礼呀!虽然祖师有深妙之禅,但我原来已经听闻释迦本师的教诲,发誓要念佛求生净土,我不敢违背自己的誓愿呀!这第一关透过了呀!又在念佛过程当中,忽然,释迦牟尼佛现前了,跟这个念佛人说:哎呀,我原来讲的念佛法门,只是一个善巧方便,现在我有更好的法门呀!让你得到更殊胜的利益,你可以放下来,我传授另外一个法门给你,这时候该怎么办?这时候,一个真信念佛法门人,向释迦牟尼佛顶礼,说虽然佛有更好的法门,然而我原来已经听闻您老人家传授给我的法门,已经发誓要念佛求往生,我不敢更改我原来的发誓。那么,一个念佛人,虽然祖师现前,甚至佛现前,劝他改变念佛的信仰,念佛的行持,他都不动摇,这才有点决定信相。他有决定的信心呀!那么在世间当中,虽然有种种的不顺,种种的困境现前,哪怕所受的痛苦,就像那个炽热的火轮在头顶上旋转,那是最痛苦的!头顶上敏锐的神经组元很多,感受这种炽热的极大痛苦,但是你都不改变自己念佛的决心呀!这是一种。另外一种,虽然你生活很富庶,很顺利,你甚至能享受到转轮圣王微妙的五欲,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你也不迷失自己,不放弃念佛法门。世间上的顺逆境界都不动转,这才有点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净土的样子。我们不要哎呀念念佛,我们前几天的问答,你看我念佛念得生活也不顺了,越念越灰心了,就不想念了。甚至忽然之间这个时间赚了很多钱,我现在就很快乐,就是极乐国,也不想去了。所以这些都是见地透不过去,信心没有坚固,我们就在这里左右摇摆。这一摇摆,甚至就是一般的气功呀,一般的其他法门一来,都跟他跑了。我们大陆就有这个现象,一下子修禅定,一下子修某个开悟的法门,一下子修某个气功,他佛号又不念了,这个信心是很微浅呀!就由于,我们对这个名号的功德,太缺乏了解!所以信心建立之后,我们一定要一门深入,这个一门深入很重要啊!人做事一定专心致志呀!有一天,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周游列国,在一个森林里面,看到一位驼背的老人,驼背老人他用一个竹竿粘那个蝉,就是“知了”,他一伸手臂,就粘捕一个蝉来,好像捡袋子里的东西一样。当时,孔子和几个学生就觉得这很神妙啊,为什么他能达到这个水平呢?就问这位驼背的老人,是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达到这个效果的。这个老人就说,我有我的办法呀。我开始为了训练抓这个知了,练习在我的竿子上,累起两个丸子,它不掉下来啊,如果能这样做的话,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然后,他练习累起三个丸子在竿头上,而不掉下来的话,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当他累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手臂非常平衡,眼睛非常专注,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那么,在抓的过程当中,虽天地之广,万物之多,但在这个老人的眼里,只是这个知了的蝉翼,即蝉的翅膀,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像捡东西一样的捡过来。所以孔子非常感慨,这就是其神凝啊,精神凝聚在一个地方,用志不分,才能得到这个效果。无论是做世间的事业,还是出世间的道业,一定要用志不分,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精力不能分散得太多啊!我们在这世间也看到,如果是一个天生的瞎子,他眼睛瞎了,他的听力就很敏锐啊!如果他的耳朵聋了,那么他的眼睛就很犀锐,可以明察秋毫呀!那个战国时期的大音乐家师旷,为了使自己辩识音乐的能力上去,他就故意把自己的眼睛熏瞎了,一熏瞎了,他的耳根功能马上就上去,他就能够听到那个国家的音乐,就了知国家的兴衰,听到一个人讲话,就知道他的命运呀!所以《阴符经》讲绝利一源,就是把所有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把他杜绝,集中在一点上,他就用师十倍,所产生的效果跟你分散的状态相比,就提高了十倍。如果三反昼夜,你精益求精,就专注在一点,精益求精,那是用师万倍!那是几何级的增长,就是比你分散的状态,提高到一万倍的效果。这些道理上是相通的,我们念佛也就是要绝利一源,念兹在兹,全力以赴!要在这个名号当中不断地反复,不断反复。因为这个名号开始对我们很生疏呀,我们熟悉的都是五欲六尘,那些不需要我们作意,它就来了,在我们的头脑当中,是这种来来往往,而这个佛号如果我们不很作意的话,提都提不起来。所以一天到晚这么生疏,就在这个佛号当中,感受不到这个佛号的功德,这个无尽的宝藏,你一点法财,一点法喜都开显不起来。开启不起来,念了十年八载,越来越没有味道,觉得这个法门不行,他不知道是自己不行。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念佛人学了若干年,由于这个信心提不上来,知见透不过去,功夫不能得力,他就念得实在是太无聊了,太无奈了,太枯燥了,太没有利益了,就很容易退转。绝利一源,一门深入,开始一定要从数量下手。这个,善导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这些祖师都是奉行计数念佛呀!蕅益大师告诉我们是若三万、若五万、若十万,那三万是作为一个底线呀!现在我们众生,生活在这种非常紧张、忙碌、快节奏的社会当中,我们就算降低条件,降低到至少不能少于一万,如果你说你是个念佛行人,一天一万声佛号都念不到话,你绝对在这个佛号当中得不到法喜。©声明:本文网络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