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童话故事】断恶修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月氏国,国王叫栴檀罽尼吒,他非常亲近三位智者。第一位是马鸣菩萨,第二位是摩吒罗大臣,第三位是当时的名医,叫做遮罗迦。这三人经常陪伴在国王身边,时吋提供智慧的建议,为国王出谋划策。国王对这三人很器重,也很敬重他们,给他们待遇很优厚。一天,马鸣菩萨对国王说:如果大王能按照我说的去做,那么大王生生世世都能投生善道,远离各种苦难,永远脱离三恶道。摩吒罗大臣也对国王说:大王如果听从微臣说的密语,并且永远不泄漏的话,那么您将战无不胜,普天下的人都会前来归顺,四海之内,都可以成为大王的领地。遮罗迦良医也对国王说:如果大王能够按照我说的去做,那么大王一生都不会横死,百味饮食随意享用,身体调养得好,不会生病。国王先听从良医的话,果然身心康泰,从来没有生病。之后,国王就想着雄霸天下,就按照摩吒罗大臣的说法,四处征战,结果所向披靡,四海之内,平定了三方,唯独东方还没有降伏。于是,国王就统领大军前去讨伐东方,首先派胡人和白象打头阵,国王紧随其后。当军队来到葱岭,准备翻山越岭,渡过险关的时候,国王一直乘坐过的象马,这次却不肯前进,国王很惊讶奇怪,就拍拍马背对马说:我之前乘坐你南征北战,三方已定,如今只剩东方未定,你现在为什么不肯前进呢?这时,摩吒罗大臣听到国王这么说,心想:坏了,就趋前一步对国王说:微臣之前启禀过的,千万不能泄露这句密语啊!现在大王泄露了这句密语,估计大王性命岌岌可危,不久将要命终了。听到大臣的话,国王自知死期不远,算来自己征伐多年,先后杀了三亿多人,犯了很重的杀业,将来必定要承受因果报应,心中非常恐惧。刹时对自己过去的作为升起起大惭愧心,于是国王终于听从了马鸣菩萨的教导,就诚心忏悔,布施持戒,修建塔寺,为僧众提供充足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四事供养,勤修各种功德,精进不懈。当时国民纷纷议论:国王以前做了那么多恶事,残杀无辜,毫无人道,现在开始行善修福,对过去犯下的过错有用吗?国王听到之后,为了解除人民的疑惑,就想了一个办法,对下属说:你们准备一口大锅,里面装满水,用烈火烧七天七夜,让锅里的水沸腾,不要停下来。七天七夜后,国王把一个指环扔到滚烫滚烫的沸水锅中,对大臣说,你们用手把这个指环从锅里拿出来吧。群臣纷纷摇头,说:这个实在做不到啊!国王问:有没有办法呢?群臣说:那就先把火熄灭,然后再加入冷水,这样水不烫,不伤手,就可以用手把指环取出来了。国王说:我之前做恶,就像这锅烧开的开水一样,现在听从马鸣菩萨的教导,修各种善,而且诚心忏悔之前的过错,发誓以后再也不做恶,就像抽掉锅下的柴薪,使之熄灭,我持戒精进,广修供养,增长福德,就像在滚水中注入大量的冷水,滚水自然会渐渐清凉。那么这些恶怎么会不灭呢?三恶道可以脱离,人天福报和善道都可以得到啊!群臣听了之后,个个心开意解,非常欢喜。智者的话,不可不听啊!按照小乘佛法的教义来说,重罪是不能忏悔的,是定业,必须要受报。这是让我们深信因果,不要做坏事。如果依照大乘教法,你不只是为了自己求安乐,还发愿普度众生,这个境界不同了,那么你犯的五逆重罪,也是可以灭除的。所以佛经上说,有两种大丈夫:一是从来不作恶。二是作恶之后能够诚心忏悔。智者大师说了让忏悔更有效的十种方法:1.要深信因果,你知道自己做恶要受可怕的恶报,以后再也不犯了。2.要对恶报生出畏惧,知道三恶道有多苦,不敢再做恶。3.深深地生出惭愧,觉得自己以前真的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4.寻求灭罪的方法,就是按照大乘经典当中说明的各种方法,如法修行。比如念佛号,念大悲咒,都可以帮你灭除重罪。5.发露之前的罪恶,不要千方百计地掩饰,不要死不认罪。6.断相续心。7.生起护法之心。佛法为世人指明脱离苦难的道路,我们应当生出护法之心,对于现在来说,我们依教奉行,修好自己,让家庭和睦,为社会和谐增加正能量,让世人看到佛弟子的光辉形象,这就是护法。8.发大誓愿,发愿普度众生。9.常念十方诸佛,你心里常念佛,就能让自己的心接受佛光照耀。10.观罪性无生。出自:月氏国王与三智臣作善亲友缘第九十四


佛经原文

时月氏国有王。名栴檀罽尼吒。与三智人。以为亲友。第一名马鸣菩萨。第二大臣。字摩吒罗。第三良医。字遮罗迦。如此三人。王所亲善。待遇隆厚。进止左右。马鸣菩萨。而白王言。当用我语者。使王来生之世。常与善俱。永离诸难。长辞恶趣。第二大臣。复白王言。王若用臣密语。不漏泄者。四海之内。都可克获。第三良医。复白王言。大王若能用臣语者。使王一身之中。终不横死。百味随心。调适无患。王如其言。未曾微病。于是王用大臣之言。军威所拟。靡不摧伏。四海之内。三方已定。唯有东方。未来归伏。即便严军。欲往讨罚。先遣诸胡及诸白象。于先导首。王从后引。欲至葱岭。越度关崄。先所乘象马。不肯前进。王甚惊怪。而语马言。我前后乘汝征伐。三方已定。汝今云何不肯进路。时大臣白言。臣先所启。莫泄密语。今王漏泄。命将不远。如大臣言。王即自知定死不久。是王前后征伐。杀三亿余人。自知将来罪重必受无疑。心生怖惧。便即忏悔。修檀持戒。造立僧房。供养众僧。四事不乏。修诸功德。精勤不惓。时有诸臣。自相谓言。王广作诸罪杀戮无道。今虽作福。何益往咎。时王闻之。将欲解其疑意。即作方便。敕语臣下。汝当然一大镬。七日七夜。使令极沸。莫得断绝。王便以一指镮。掷于镬中。命向诸臣。仰卿镬中得此镮来。臣白王言。愿更以余罪。而就于死。此镮叵得。王语臣言。颇有方便可得取不。时臣答言。下止其火。上投冷水。以此方便。不伤人手。可取之耳。王答言。我先作恶。喻彼热镬。今修诸善。惭愧忏悔更不为恶。胡为不灭。三涂可止。人天可得。即时解悟。群臣闻已。靡不欢喜。智人之言不可不用。依小乘教门即无忏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门犹可灭除。故经云。佛法有二种健人。一者不作诸恶。二者作已能悔。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十者观罪性无生。出自:杂宝藏经

 

Previous
Previous

【净土电台】佛弟子为什么要归依三宝?——《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83

Next
Next

富人虐待奴婢,女儿反遭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