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慢行普陀山

 

作者:(福建)杨桃

  Day1 普济寺-洛迦山-南海观音  穿行在12月烟雨迷蒙的普陀山中,没有携带匆匆的行色,没有怀揣落寞的心情,只有浓浓的相思。稀疏的雨舒展了所有的草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丝丝飘落在我们的发梢,停留在我们的肩上,我们无心理会,点上三支香,激动地膜拜在普济寺妙相庄严的毗卢观音菩萨前,纵然相隔万水千山,我们也不曾与菩萨远离!我们一行12人各自和菩萨说着体己话,接着小声地共修,把深深的思念、把未说完的话融入在大悲咒里!  之后我们赶往洛迦山码头,吃上了最贵的素食午餐(建议师兄们不要在码头用餐)。我们没赶上正午12点的渡轮,只好就近寺院走一圈后,便在码头排队持咒等着下一班船的到来。即便阴沉的天,如同卧佛的洛迦山依旧醒目地映入眼帘,它与佛经上描述的普怛洛迦谐音同名,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的圣境。  我们上了洛迦山,那拾级而上的750级台阶也是一种考验,空气中满是雾化的水汽扑面而来,清新湿润,原本穿着的雨衣也因上山裹着身体不舒服脱下来。或许是菩萨助力,或许因为每周登山的缘故,我和妙楷师兄很快地登上顶处等着其他师兄,之后我们先在妙湛塔敬香。妙湛塔又名“五百罗汉塔”,坐落在洛迦山中部,塔旦呈四方形,塔身三层与普济寺前的多宝塔形似,庄严、稳重,颇具神圣感。我们恭敬地绕塔持咒,没有了嘈杂声,只有祈香袅袅,烟雾缭绕。山上古木成荫,曲径通幽,经过供奉诸位高僧大德灵骨的四十八愿塔,恭敬礼拜。  之后便到圆通禅院,圆通禅院是洛迦山主刹,大殿供奉着3.3米高的脱沙贴金观音坐像,观音手持净瓶,慈目普照,神态安祥,观音身侧塑有观音三十二应身。东大殿是水上观音殿,供奉着观音卧像。跪在观音卧像旁,我总要细细端详菩萨柔和的面容,熟悉的面庞令我目光久久不愿离去。殿后有龙泉古井,块石砌筑,井口塑有龙首,泉水从龙嘴喷滴,清澈见底,终年不涸。紧邻禅院是大悲殿,其后面是水晶宫的滴水观音,――“净瓶甘露施无畏,杨枝清水度苦厄”,一定要接几滴喝上,来洗涤我们身心的污垢。最后一处“大觉禅院”内的“送子殿”据说求子很灵验。洛迦山北面的国际灯塔一直都没去过,希望下次有时间到那游览。下山到码头,回望这座小岛,只有静美和梵音,耳旁那潮起潮落,海浪击打礁石的涛声,如同法音渲流而来,神圣清净的洛迦山就是圣洁的人间仙境!  与洛迦山道别后我们赶往南海观音处,南海观音慈颜秀目,微笑满面,淡定从容地伫立在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33米总高的观音菩萨像在细雨洗刷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在山门口,我们依次排好队高喊圣号,三步一拜迈向菩萨,我们的脚踩着寒风,我们的额头淌着雨水,我们无畏地向前,向前,只为将一颗坚定的赤子之心奉献给敬爱的菩萨!最后我们立于莲台下广场左侧,深情地望着菩萨,声声大悲咒有我们对您深深的思念,有我们日益增长的信愿,观世音菩萨啊,您听到了吗?当黑夜悄悄围拢而来,南海观音像即时亮灯,如同白昼,抬头望向菩萨,那泛着金光的柔和的微笑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俗世的疲惫与浮躁此刻都伴随着寒风而去。  夜宿金山小区民宿,干净舒适,房间价格在寒冬淡季里还是蛮诱人的,附近有自助素食餐馆,菜品丰富还不贵。晚饭后厦月师兄提议来个分享交流会,于是在我和远方师兄的房间热火朝天地开起来,让我们的相逢如此放松生动。   Day2 法雨寺-慧济寺-宝陀讲寺-梵音洞-不肯去观音院-紫竹林寺-普济寺  早起洗漱在早课共修中进行,早餐还是在自助餐馆解决。清晨的海天佛国山清水凉,香客寥寥,雨后澄净的天空,飘染的云,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里拒绝所有的浮华。此时的我们放慢了脚步,不急不缓,内心安宁祥和,闲雅淡定。坐上小中巴来到法雨寺。法雨寺是普陀山的后寺,位于锦屏峰下,背山面水,是印光法师当年闭关的寺院。寺院前曲径婉转,古木参差,走过石桥,更是清幽,整座寺院依山取势,迭起七层台基,主要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六重殿堂,分别建在台基上,逐级升高。法雨寺寺门在东南角,不同于其他寺院正门,下台阶开阔的庭院,不凡的气势迎面而来。左侧一面青石浮雕九龙壁,群龙飞舞,栩栩如生,右侧两座六角形石经幢立于殿外庭院内。我们依次绕塔持咒七遍后敬完香穿过天王殿,眼前豁然一亮,那开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琉璃瓦盖顶艳丽晃眼,自下往高仰视,给人以空中宫阙之感。  法雨寺最有名的是九龙观音殿,又称圆通殿,是法雨寺的主殿,殿内立柱的柱磉都雕有龙,是明代习用的风格。而最令人震撼的是大殿顶部的“九龙藻井”,藻井是中国建筑中宫殿或厅堂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这里的九龙藻井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造型优美,刀法粗犷,九龙殿之名便因此而得名,经过鉴定是明代旧物,是帝王康熙御赐。正中供奉的是毗卢观音像,精美的九龙藻井就像是佛像头上斑斓的佛光,增添寺内神圣氛围。但很遗憾,我们未能进到主殿,师父们当时正做法事,梵音绕梁空灵,厚重的挡风布帘将我们拒之门外,如同一扇时空之门,仿佛过了这门便是西方圣境,或因我们携着风尘而来,转身便错过了。雨后的法雨寺清澈无尘,四周古树苍虬挺拔,不曾有沧桑的痕迹,虽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却依旧温润如昔。  从法雨寺后门我们上了香积路,全长约1公里的石板香云路有1087级石阶,如入青云之梯。我们做好了准备,排成两列,许一段世俗的心愿,由静心随缘师兄和菩提心灯师兄领头,三步一拜朝山。在这曲曲弯弯的石阶路上,一路大声称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一路虔诚奉上被大悲咒洗礼过的心,每一叩拜,是我们的坚持,每跨越一个台阶,是我们毅力的磨练。当看到路侧有—巨岩矗立,广崖巨壁上镌刻有明代抗倭名将、宁绍参将侯继高应住持真表邀请手笔的“海天佛国”,每字一米见方,上又叠一“云扶石”,石上有一承受天露的碗钵小潭,满脸通红珠汗淋漓的我们心下明了过了一半了,疲惫的身体立马抖擞起来。  待我们拜到嵌有莲花石板的香道,远远就能看到尽头题刻“佛顶顶佛”的大字,这几个字又是一个故事,那是当年郭沫若先生出的上联“佛顶山顶佛”,征集下联,舟山人以“云扶石扶云”应对,堪称完美。我们终于拜到了这儿,一缕缕清凉的海风,拂散了身上的疲倦,站在建于明代的佛国第三大寺慧济寺,那彩色琉璃装饰的寺院在时光的辗转中依旧庄严至美,我们满怀欢喜,缥缈的云雾在我们身边环绕,每一口空气都是那么柔软清新。敬香后我们在大殿前一字站好,齐声共修21遍大悲咒,声声梵音如清风拂过寺院的每一处角落,而后在云雾中穿梭,在山林里奔放,响彻佛顶山,观世音菩萨啊,您听到了吗?我们纯粹的念想,只为余生珍惜时光,勇猛精进,只为今生和您相聚,不离不弃!  在佛顶山西北坡海拔260米处,慧济寺后,有一株树龄200余年的高大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普陀鹅耳枥树,是全球仅存的一棵野生鹅耳枥树,被誉为生长在佛顶山上罕见的“圣树”,与“海天佛国”元代建的多宝塔、唐阎立本的《杨枝观音图》合称为“普陀三宝”。有时间的师兄可以到那仰望枝头,睹那清远隔尘的风景,去聆听圣树的传奇故事。我们的午餐是在佛顶山的自助餐馆解决的,菜品丰盛诱人,我们的食量还是不错的。餐后我们乘缆车下山,在半空中远远地一座具有清式皇家建筑风格,华丽壮观的寺院闯进我们的视线,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朝拜的宝陀讲寺,它是体现佛教天台宗内涵以及弘法讲经的新兴佛教寺庙。  一进寺庙左侧是一金色的琉璃照壁,仿北京北海公园照壁建成的,右侧是七彩斗拱,黄龙盘绕,错彩镂金,华丽壮观的京式牌坊。过了天王殿,是一片空旷的广场,寺院里的游人很少,安静祥和,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要静下心来去感受这里与众不同的书卷气,左右两侧长廊如一阕长卷诗文般清新雅致,又好似一幅古典油画般瑰丽绵长。广场正中,是宝陀讲寺的正殿“圆通宝殿”,仿故宫太和殿建造,高大雄伟的圆通宝殿看上去十分庄严,里边供奉着观音大士主像,殿内雕梁画柱,流光溢彩,非常华丽。背面是一座海岛观音圣像,以山峦起伏、波涛汹涌为背景,有观音、文殊、普贤、善财、龙女、二十四尊天、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群像百余尊,皆采用高级工料精制,彩绘形象生动逼真,群像中心是赤着双脚、立于鳌鱼头上的观音菩萨,左有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我们绕回正面观音大士像前持咒共修,清净的梵音回绕动听,所有的浮躁随之沉淀,我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得空灵,忘却了世俗的苦乐年华。  圆通宝殿后边是普门讲堂,是讲经说法的场所,可容纳八百多人,然后是天池石窟,据说,天池石窟是参照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群像雕塑而成。寺院的最高处是大宝阁楼,是寺院的藏经楼,看上去很清秀,里边有500罗汉堂。走出宝陀讲寺,清式仿木结构的万佛宝塔巍然耸立在对面,宝陀讲寺与万佛塔遥遥对望,形成了普陀山海天佛国的一大亮点。  提到普陀山,没有人会不想到观世音菩萨现身之地――梵音洞与潮音洞,正是《法华经》所云:“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在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约60米,纵深约50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便是梵音洞。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前可望海,后可观洞,相传为观音大士显圣处。梵音洞瞻圣阁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菩萨除双手双脚外,左右各有二十手,手中各生一眼,四十手、四十眼再乘以“二十五有”而得出千手千眼,是普度一切众生的无限法力。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洞深幽,在阳光海潮作用下,洞内岩石各显奇形变幻莫测,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我们一行立于栏杆左侧,依次排好齐声共修大悲咒,伴随着一波又一波拍崖涛声,突然“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出现在脑海中,也许这就是真正的梵音海潮音吧。共修后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神秘的洞,希望能有奇迹出现,结果那洞依旧是洞,我们只好作罢,上去无意间观海,潮起潮落,浪花翻涌,海天一色,无比清凉。由于善财洞关闭修缮,我们便又乘上中巴赶往潮音洞和不肯去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紫竹林,紫竹林是观音修道的地方,也是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在潮音洞旁,与南海观音毗邻。经过那一溜明亮黄透着隔世的沉静的矮墙,我们一行先进了补怛紫竹林院。记得第一次来普陀山时便被补怛紫竹林院大门口的对联吸引,上联:度龙王让地,遍山石头开紫竹;下联:化扶桑留步,满海波涛涌白莲。这一副对联自会知晓普陀山的故事,我们世俗的眼睛觅不到故事里人物的身影,也闻不到过往紫竹林的清香,可是流动的空气里却能感知到菩萨的身影无处不在。还有韦陀菩萨殿外的对联甚是精彩,但具体内容我忘了,下次一定拍照纪念。敬完香我们一行8人立于圆通殿外共修21遍大悲咒,此时灰霾的云天不经意间透出了好看的湛蓝,阳光穿过飘逸的檐角柔柔地倾泻在雕花的窗格,将寺院照耀得更加明媚多彩。  出了寺院门往下就是不肯去观音院了。看着那浩瀚无边的大海,烟浪迷离,临着浩荡的海风,心境也旷达而豁然,功名利䘵便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个人悲喜是那么渺小,忘了我们来自喧闹的红尘。不肯去观音院院前、院侧有澹澹亭、大士桥、光明池等。澹澹亭之下就是潮音洞,洞半浸海中,洞口朝大海,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潮音洞左侧上方的岩壑中有一天然小型石泉,石壁上刻有“光明池”三字,此处旧名“甘露潭”,山民称“慧泉”,信众常在此祈求圣水以疗眼疾。据说明正德年间,皇太后遣使取此池水治疗眼疾,得以康复,遂改名为“光明池”。潮音洞旁还有一小洞,名善财龙女洞,相传是观音身边的善财、龙女所居之处。  不肯去观音院看上去更像日本建筑,尽管寺里已无太多古迹,但关于此地的传奇故事广为人知,因此每天香火极盛。除了主殿供奉的仿唐式十一面观音像,寺院西侧还有“三十三观音灵场”长廊,供奉着33尊观音像,虔诚者可一一拜过。我们伫立在观音大士旁,大悲咒梵音婉转响起,氤氲的烟雾淡淡地飘来,好似幽淡的檀香扑鼻,我们沉醉于梵音中,心生欢喜,如同鸟儿在碧空无垠的天际中忘我地飞翔,如同一支清逸的莲花,在池中傲然地绽放……  时间还尚早,我们打算步行到普济寺共修。行走在木栈道上,盈盈的笑语温暖了料峭的寒冬,郁郁大树舒展着绿色的画卷,几许飘逸的寒风徜徉不愿离去,不远处海浪低吟浅唱,烟雾笼罩,浩渺的大海看不到尽头,恍如仙境,耳旁想起《叩钟偈》当中一句:南无琉璃界普陀山大悲观世音菩萨。此时的我们正身处琉璃界,心灵澄澈如水,脚步轻盈来赴一场不忘初心的约定。  走到普济寺站台广场就能一眼望见多宝塔,它悠然地静伫在普济寺东南,海印池旁。元统年间(1333-1334年),普陀山僧孚中托钵江南,见姑苏盛产美石,便立志建塔。他住持宝陀观音寺14年,以勤俭简朴著称,为兴建名山道场,多次外出云游募化,太子宣让王等出资建造多宝塔,故又名“太子塔”。塔全用太湖石砌成,呈方形,共六层,高32米,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定名。第二层之蟋龙柱,体态雄健,纹饰线条流畅。馀上三层,塔身每面镌有佛像一尊,全跏趺坐式,形象生动。整座建筑造型别致,雕工精巧,具有浓厚的元朝风格,是普陀山佛教镇山三宝之首,常伴普济寺晨钟暮鼓。但是疫情原因,终未见得门开,很是遗憾。  普济寺前有一个广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于明朝。池里静静流淌的水流,偶见几只麻雀停留在枯枝败荷上,似乎想要唤醒还在梦呓的青莲。池上筑桥三座:中间一座桥面平阔,北接普济寺正门,南衔御碑亭,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中竖雍正所书丈六百御碑一方,高3米,宽1.5米。碑文记载普陀山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东面一座为东桥,称“永寿桥”,长40米,宽7.5米,高6米,系明万历十四年(1536年)所建。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狮子40座,形态各异,生动逼真。桥前有影壁,上书“观自在菩萨”五个大字,字高五尺,苍劲有力。墙旁刻有《心经》倾日:“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静;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  过了桥便是普陀山前寺――普济禅寺,在天王殿里有尊碑刻观音像,据说是吴道子当年所画,后人临摹镌刻于石碑上。过了天王殿后东西两侧均有棵大樟树,相传有棵樟树神皈依宣化上人,我曾经认真端详它们,以为能一睹树神模样,可只见它们巍然耸立,舒展着每一条枝干,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默默地为香客遮荫,偶见松鼠在我眼前一闪,立刻没了身影。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殿堂宏大巍峨,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或“松紧殿”之称。殿内正中端坐高达8.8米毗卢观音菩萨,全身金黄,当我们抬眉与菩萨对望,那慈爱与悲悯的目光直抵每一个人的内心,仿佛触动了早已忘却的相聚的约定。身边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东西两壁又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菩萨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加上中间供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主殿两旁建有配殿。两侧庑廊是罗汉堂,塑十八罗汉堂。  我们齐刷刷跪拜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大殿内响起了整齐的大悲咒音,来来往往的香客不由自主沉浸在我们的梵音中,想像着菩萨绽放着万丈佛光照耀着每一位进殿的香客,种下将要得度的善缘。我久久地凝视着菩萨,忘却了来自尘世所有的苦难,忘却了悲喜无常的人生,这一刻,只有安宁平和……不久有位师父出来开始清场,原来师父们要上晚课了,当我们也准备起身拿包时,师父慈悲地说,你们可以留下来一起上晚课。我们彼此相互对视,心下顿然欢喜,陆陆续续地宽袖大袍手持佛珠的师父们依次立于菩萨像两侧,暮鼓声响起,心在瞬间静止,我们跪在蒲团上倾听,同师父们一起朝拜庄严慈悲的观音菩萨,空灵的梵音悠扬清澈,宁静的音符轻轻地飘落在我们的心上,仿佛我们也是那淡然超脱的僧者,与菩萨相依相融,仿佛我们的身心被梵音彻底洗涤,忘记了那些疲倦的过往,心境已然通透温润。  晚课结束后,师父们缓缓地迈过门槛,留下飘然的背影。法喜充满的我们步履轻盈地离开普济寺,晚风拂过路旁树枝的帘幕,淡淡的月光挂在泛青的枝头,几颗莹亮的星子熠熠地诉说岛上光阴的故事,我们在邮局附近一家餐厅吃上了晚饭,一人25元,菜品丰富,结果还有剩菜,为了不浪费我们提议转盘,转到谁那就由谁吃掉,这让我们的同修友谊又增进了。期间菩提心灯师兄,妙楷师兄,璐璐师兄分别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夜偷偷地深了,我们依依不舍道别,明天各自行程不一,但彼此明白这一聚或许今生不再相见,短暂的徘徊,我们终会抵达彼岸聚会一处。   Day3 西天景区――大乘庵――普济寺  我们5人吃完早餐,直接从小区尽头上山,菩提心灯师兄开启了念佛机,我们边跟着群主录音持咒边登山,走上了这条奇石荟萃的清幽之道,我们循着空灵悠远的梵音来到观音古洞,它位于梅峰西麓,门口有几摊卖花小贩。依旧是好看的黄墙,拾级而上,就能见到一天然古洞,我们依次点香叩拜。一进入洞里,缭绕轻烟洗净俗世思想,让我们的心不染半点尘埃,洞中石乳倒悬拄地,状如垂云;四周洞壁及石柱上均镶有观音像,荒行可通。我们小声持咒7遍绕行,洞旁建有观音洞庵,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  我们继续前行,有两石酷似海龟闯入我们视线,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似在静候;一龟昂首伸颈,竭力攀援,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传说二龟受东海龙王之命前来偷听观音说法,因听得入迷,不觉误了回归时辰,化龟为石。距龟石不远处是著名的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叠而成,下石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石2.7米,宽近7米,上宽下窄,呈菱形,曰“陀”。上下石衔接处间隙如线,似连似断,好像上石悬空挂在下石之上。“疑天外飞来,似神手搁置”是对磐陀石最相应的描绘。相传这里就是观音大士的说法处。或许观音大士仍旧端坐在磐陀石上不辞疲倦地讲经说法,身边围绕着万千眷属,只是我们世俗的双眼见不到而已。  我们信步向前,青石栈道干净无尘,清洁员早已为香客们打扫好朝圣之路,路旁苍松古柏丛生,远处鸟儿在这寒冬依旧早起歌唱,歌声清脆动听,连空气都变得甜美,幽静的山林唯有群主的大悲咒音单循环绕,路上几乎未见他人,仿佛我们是闯进仙境的俗客,贪婪地呼吸。驻足在山顶平台远眺,看变幻的金色云彩流散,看海中波光粼粼,看远处凝翠滴绿,神奇的风采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而后继续前行,忽见一庵,庙墙隐于古树之中,殿阁林立,飞檐插空,山门高筑古朴,额题“梅福禅院”。梅福禅院中以“灵佑洞”,又称“炼丹洞”出名,相传为汉代方士梅福炼丹之地。洞内幽深,内壁岩石嶙峋,状若百兽,洞中主供阿弥陀佛像,左供观世音菩萨像,右供大势至菩萨像,均呈跏趺坐,宝冠璎珞庄严,两侧另供有地藏王菩萨像及梅福老人像。其下依岩壁,巧琢善财童子像,立于莲花池中,倾宝葫芦,泉水自葫芦口滴出,精雕彩绘,栩栩如生。洞外有炼丹古井,井水清澈,井壁亦有泉水渗入,其音清脆,宛如珍珠落玉盘。我们只到圆通殿敬香便出来了。  离这不远处就是背山面海的圆通禅林了,始建于明朝,几经废兴。庙正山门的“圆通禅林”四个字浑厚劲道,是清末状元陆润辛所书写,现在有天王殿,圆通殿,法华殿等。圆通禅林的标志建筑:铜殿。整个殿青铜铸造,于1998年3月兴建,同年10月峻工,是普陀山佛教协会所建的一座纯铜结构的殿宇,它集五台山显通寺、北京颐和园万寿山铜殿、普陀山法雨寺玉佛殿之长,青铜重檐歇山式,高7点82米,面广7米,进深5米,重量180吨,耗资1700万元,现为全国最大的铜铸殿宇。殿内供奉由缅甸请来的正法明如来玉佛一尊。铜殿外四周平地皆用汉白玉石砌成。铜殿背靠山,面朝海,翘阁飞檐,气势雄伟,光彩夺目,俨然天降。我们敬香后同殿内师父交流,得知因为疫情原因,铜殿没有对外开放,原本我们一行打算在正法明如来像前共修持咒的,却未能如愿,于是我们立于圆通殿外持咒7遍。与我们交流的师父见我们持咒,非常欢喜,捧着几本经书赠与我们。当我们走出寺时,我瞥见一角的三角梅正独自绽放,在这清凉如水的冬季。  普陀山镇山之宝的杨枝观音碑位于杨枝禅林院内,穿过天王殿再往里便是杨枝观音殿。殿后一块两米多的石碑便是,石碑西面镌观音大士像。画像人物栩栩如生,技法非凡。头顶珠冠,发髻高挽;身披锦袍,衣袂飘飘,眉似弯月,目若瑞凤,眉间白毫,嘴角微扬,霞裾琼佩,珍珠璎珞,耳戴圆环,腕饰金钏,胸前作结,腰中束带,左手茶瓯,右手杨枝,双足跣露,脚踏仰莲,雍容大气,线条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更为神奇的是观赏者面对画像,无论在哪个角度,所看到的足尖都是正对观者,不同角度,呈现不同形态。它之所以珍贵,是阎立本真迹现存甚少,单幅菩萨像更是少见,而这幅画的原画已经遗失,仅存此碑刻。画像作者阎立本(约601-673),跨越隋唐两代的政治家、画家,也是著名的建筑工程师,自明代镌刻成碑,经四百余年风霜,历无数劫难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而能将画像画得如此绝美,当时的心境定是虔诚专注。有兴趣的师兄可到那顶礼膜拜。  下山时经过一大大的心石,相传是观音菩萨在此讲《心经》,心字当中一点可容八九人同坐,整个字可容近百人打坐,是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当你走近心字石,仿佛走进了自己的心中,你的心是那么的宽广无比,你的心中将永远留住人间的美好。而在心字上一排栏杆挂满了好多锈迹斑斑的同心锁,似乎印证着永结同心、海枯石烂的决心。如今,来心字石祈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习俗,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有缘人。  我们下山后乘坐小巴赶往大乘禅院。位于玉堂街中段的大乘禅院,就占地规模来说,堪称普陀山庵院之冠。俗称“福建庙”, 是由福建香客出资捐建。整个禅院宽敞明亮,游廊回绕,曲径通幽,它的主殿――圆通宝殿里供奉的“水月观音像”可以说是在观音菩萨造像中首屈一指的精品。我们踏进大殿门槛,一双双眼睛被这尊观音像吸引,如同满月的脸庞淡定从容,衣饰华丽、身姿优美,随性自在,身后圆月上刻着大悲咒。厦月师兄称这尊水月观音像是他心目中最自在最美的塑像。我们绕殿一周便立于水月观音像侧欢喜持咒,菩萨啊菩萨,愿我们精进修行后,都能如此身心自在。  之后便置身于后面的卧佛殿,殿里供奉着佛陀释迦牟尼的涅槃相,是普陀山寺院最大一尊卧佛,原卧佛系用檀香木精雕而成,现为香泥重塑贴金,长7.6米,右手枕耳,侧身而卧,安详怡然,映衬着佛殿的静穆与庄严。卧佛殿的上层为千佛楼,内供奉着本山僧人善慈从缅甸请回的玉佛1000尊。立于佛陀边上,大悲咒梵音响起,心下感恩佛陀本师为这三界六道众生指出了一条走向真正幸福的解脱之路!之后便到左侧大雄宝殿敬香,师父们正在做佛事,我们便离开大乘庵坐上小巴重又来到普济寺。  在普济寺我们与K师兄、静心随缘师兄一道跪在观音菩萨前继续持大悲咒,一想到过会儿午饭后我们4人就要离开普陀山,那份不舍油然而生,与菩萨眼眸对望,久久不肯移开目光,洁净的普陀山啊,是我们归依处,纵然我们一生行色匆匆,不能留步,因为有了每一次虔诚的相逢,从此我们不再是无根的浮萍,云中的孤雁。  时间在我们不停的梵音中过得飞快,离别的时刻到了,我们走出大殿,铜炉里的香火在清凉的光阴里粲然熠熠,仿佛每位来的香客都已寻到一份答案,都已成就一份完美。与K师兄相拥告别,怅然地转身离去。  我们只是平凡的香客,虽然无法栖身在寺院,但此生已明了归宿在何方,菩萨已为我们开启了心门,纵然山水都穷尽,纵然沧海化作桑田,纵然拼却年华,我们只为大悲咒一门深入,待到繁花落尽,便是我们相聚之时!  朝圣的时光是美丽的,让我们带着透明的记忆,收藏已被洗刷的灵魂,接下来在清醒中精进,又在精进中感动,让我们每一个背影的转身离去,都会有更精彩的明天!  普陀山,来年再见……  ©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Previous
Previous

【原创】念佛躲过车祸

Next
Next

【明辨正邪】遇到邪师自杀的心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