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后有这五个感知,说明你走对了路!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今我们得闻佛法,就是机缘与福报最直接的体现。学佛,是闻思修的过程,听闻佛法之后,还要去修,去用佛法,乃至成佛作祖,究竟解脱。倘若只是听闻佛法,诵经礼佛,但是没有去运用,那么对于佛法的理解,就仅仅停留在理的层面。这样一来,就难以得到佛法的利益。判断自己学佛是否走对了路,可以从下面这五个感知着手。第一,戾气减少,慈悲心增长。佛门中有句话,“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但是无始以来的习气,使得很多人戾气极重。戾气是一种负面的气场,也被称作煞气。戾气重的人,常表现得自私狭隘,别人避之唯恐不及。在初地菩萨果位之前,慈悲心增长都是修行是否有长进的标志。假如学佛路子走得不对,戾气会增长,慈悲心反而被障碍。这时候,一定要去反思,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第二,正念增加,杂念减少。佛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六根之中,耳根最利。最初开始坐禅、念佛修行之时,外界的杂音会干扰障碍你,使得修行人难得清净,不能入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以“口念耳听”的方式,从耳根一门深入,使得六根渐渐脱离六尘。所以,修行走在正道上,耳朵听到的会越来越少,过去杂念纷飞,慢慢就会脱离尘境。如果修行过程中妄想杂念不断,多半是贪福报的着相修行,要及时忏悔业障。第三,定力增加,散乱心变少。所谓定力,即为破除妄想执著的禅定之力,大修行人的行住坐卧,一切饮食起居无不在定中,心不散乱,故而清净自在。定,梵语三昧地,就是注心一境,不使散乱之意。学佛修行到最后,归结为两个字就是能否“得定”,虚云老和尚曾遇求法者,来人侃侃而谈,老和尚只是请他一同坐禅。结果,求法者半个钟头就坐不住了,老和尚一坐三天,众人皆叹服。定力不足时,任何一个杂念都可能把我们导向恶途,所以学佛的过程中,定力增加,是修行有进步的重要标志。第四,包容心增长,分别心变少。高僧大德,常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包容心。不能容人的背后,其实是“我执”在作怪,妄执人我之别,一切都以“我”为中心。诸佛菩萨的境界确实“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众生的习气是无始劫以来的积累,学佛人当以菩萨一样的慈悲心包容他,转化他,使其趋向正道。不应以分别心把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全是对的,他人全是错的。第五,智慧增长,迷信变少。佛门中的智慧,不同于世间的知识。譬如慧能祖师,虽然不认得世间文字,却能领悟佛法的妙义。所谓智慧,梵语“般若”,智即明白一切事相,慧即了悟一切事理。有智慧的人,懂得生命及宇宙的本源,不会迷信于种种外在事相,而是事理一如,通达无碍。别人看到的是外,他看到的是内;别人看到的是点,他看到的是面。假如学佛的过程中,执著于外境,热衷于求神拜佛,甚至为了参加法会而“赶场”,这很可能就是执著于功德相而修行了。学佛修行如果走对了路,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当中,没有丝毫贪嗔痴,举手投足之间,就是戒定慧!©声明:本文由切刀师兄推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