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人请教,如何用词更为恭敬、如法?
♬点击播放试听有声书 声明:本文音频由讯飞有声提供,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白话:] 瀚江的来信,最后署名下面,只写了谨上。印光大师之前没有详细看,等到答复完毕之后,才看见,所以在信尾批注。他不仅不知佛法,即便是世谛人情,也不清楚。向人请教佛法,还这样倨傲,这样的人怎么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呢?说是学佛,只不过是凑热闹而已。他自己拟法号为善根,印光大师为他取名慧海。这不是为他取的归依法名,因为他没有求归依,即便是求归依,按照他的倨傲态度,也不应当答应,因为他的心不肯屈服,那就没有归依的实际意义了。印光大师对于往来信札,不管对方如何倨傲,印光大师都会作答,应当斥责的就斥责,然而必定以直道相与,并不计较对方是否恭敬。但是如果写信求归依,如果倨傲不肯致屈,那就拒绝不许归依。也有人二次写信过来恳求,也有人从此不再写信过来。礼教陵迟,真是可叹啊。书信末尾,署名之后,应当加上恰当的敬辞。如果用词不当,往往会让人觉得不懂礼节。对于平辈,可以用谨上、谨白;对于尊长,可以用拜上、谨禀;对于父母,可以用拜禀、叩上;对于法师,可以用和南、顶礼;对于同修,可以用合十。现在网络发达了,很少人用纸张写信了,改为用网络工具,但是如果你不懂事,也一样容易让人误解。比如经常有人发个消息过来:在?这种消息,末学一律忽略。[原文:] 瀚江之信,末后名下,只云谨上。光先未详看,及答复已,方看见,故批于信末。彼不唯不知佛法,即世谛人情,亦所不知。问人之佛法,如此倨傲,是人尚能得佛法之真实利益乎。亦不过凑闹热而已。彼自拟法号善根,光为取名慧海,此非为彼取皈依法名。以彼未求皈依,即求亦不应许,以心不肯屈,便无皈依之实情故也。光凡来信札,随彼作何倨傲皆答,当斥则斥,然必以直道相与,并不计及人之恭敬与否。若致书皈依,不肯致屈,则拒而不许。亦有二次又恳求者,亦有不复来函者。礼教陵迟,可叹可叹。
作者:滕建波
©声明:本文由精进群义工根据文钞《复陈士牧居士书十》编译,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