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弘法讲传统文化的老师猝死后的慎思!
无常迅猛,不待而至。 重庆的佛友谈起她的一位老师,年四十出头,热衷弘法讲传统文化。一天正在给大家讲课时,突然面色涨红,随后体力不支倒在了地上,等到医生赶到时,人早已没了动静。还没等大家伙助念,就被医生匆忙拉到医院。简单地给个心梗猝死的报告,死者的身后事,俨然与他们没了关系。佛友说,这位老师平时喜欢讲课,给大家讲佛法义理,但在实修上就差了很多。 也正因没有实修,临终时面相通红扭曲,显然没有达到平时说的那样洒脱。人生这档子事,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会有遗憾。是着眼于当下,还是放眼于未来?喜欢弘法时的热闹,就要忍受业报来临时的苦难;喜欢寂静清修时的实证,就要舍弃名闻利带来的心动。就如智者大师的临终示位,说:“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只是五品位耳。” 智者大师因过早地开宗立说,没有证到六根清净位,所谓的“六根清净”,是指六根可以相通互用……比如耳朵不仅能听还能看,眼睛不仅能看还能听。这是非常殊胜圆融的境界。但智者大师为了广度有情,使自己的修行受到了影响,最后仅证得了圆教的观行五品位。 当然,印祖说智者大师是释迦佛的化现,临终的示位是谦虚低调而已,但这种“示现”也恰恰指明,学佛的重点还是要实修实证。平时的“谈玄说妙”,或许能累积些人天福德,美其名曰“法布施”。可这种布施,在业报来临前,可以说无丝毫的抵抗招架之力。比如我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24岁出家,25岁开悟,那时颇为自负。竟说:“旭出家时,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曲为中下!”说到底,那时打心眼里觉得持名念佛为中下根性修持。自己饱览宗典,秉持一念不生,可到了四十多岁时,一场大病,蕅益大师痛得几乎无力说话。病到什么程度,七日七夜不能坐、不能卧,唯有眼含热泪,一句句地念佛而已。要知道,蕅益大师何许人也!这是位毅力超拔、铮铮钢骨的宗门祖师,连这位大权示现的祖师在业力来临前都无力招架,何况我们这些善根微薄、业障束身的末法众生呢? 言行到此,不由得感叹一声,人真的要有自知之明,要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尤其是在家年轻人更需如此。奈何现代的人,读过几部经就开始当佛门警察,看过几部论,就试着弘宗演教。每天撰写大量的法文义理,享受着大家的随喜和赞叹,靠着莫名的打赏与收益在一线城市买房置家。要知道,佛法的版权归佛陀所有,平日里的“原创”说到底也仅是二道贩子。如果出家人如此,那是实至名归,在家人就颇多不合时宜。 《吉祥经》云:“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萝卜障深慧浅,每每口出伤人,难以取悦人心,但如果仅是一味的“捧杀”,那就是孟子所说的“逢君之恶”。年轻时可以追逐热闹,比如吃素、放生、供僧、造像、点灯等,但要知道这些都不是佛法的根本。佛法的根本仍在平日里的改过迁善、依教奉行,在于精进不退、实修实证。 舍本逐末,不要说临终,就是大病来袭,自己能不能保持信佛不动摇,这都很难说。因此,空谈误身,实干出离,这点不可不慎哉!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