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奇女子往生记
历来“志诚念佛,往生极乐”的个案极多,但像我的妻子周氏这样神奇往生,感应之速者却从未见过。曾经在我们乡里传闻:周翁的女儿,天生聪敏异于常人,六岁读书时过目不忘,到了十三四岁,少年老成,端庄净雅,不苟言笑。除女红针织之外,经文书算,无不精通,常常出口成章。大家都称她为才女。听闻此事后,我主动上门提亲,将十六岁的周氏迎娶进门。后来发现,周氏其人与传闻中果然相同,无论何种诗词歌赋都对和如流。我暗自庆幸有妻如此。而且她对公婆十分孝顺,生有两子三女,治家恩威并施,家眷二十余人对她从无异议。我有一些田产,夏秋稻麦的收支,以及钱粮的交纳,周氏也都管理得井井有条,丝毫无错。我因此得以从杂务中脱身,志趣向道,著书九十二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流传天下。其中,有涉及到闺阃(guī kǔn,指女子居住的地方)女训的地方,都与周氏讨论商定,并常深为她深彻的见解所叹服。周氏生性崇信佛法,但凡见闻读诵经典、禅语,如同轻车熟路,且日日念佛,佛不离口,数珠不离手。她虽然在家,但却有着出家人的行持。最令人称奇的是,雍正十年五月十四日,午饭之后,周氏在书架上偶然看到《唐朝纲鉴》一书,便拿起此书向媳妇、女儿讲起唐明皇时的礼制。正说着,突然热泪盈眶,随即用手拭泪,说到:“我经常虔诚念佛,今天果然看到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幡幢来接我了,我要随佛菩萨去了。”说完,把书放在一旁,闭眼端坐念佛。我急忙奔到她跟前,用手探她鼻息,谁知竟鼻息已无。周氏专信佛法,坚固不二的志向,以及聪慧过人的才华,并非一世养成,乃是累生累世种植善根,才得到天地育养之灵气。她临走的时候,毫无病痛之苦,也没有种种恶境缠缚拖累,怡然自得,丝毫没有愁苦悲惨的样子,若非她平日笃信笃行,又怎能如此呢?周氏今年五十九岁,与我结为夫妻四十余年。虽说确定往生极乐,但她突然仙逝,令我突然之间少了一位贤内助,又兼失去一位知心益友,每每想起,总是悲痛不已,无法自已。惟我也上了年纪,和周氏一样有念佛的志诚。周氏的念珠现在在我手中时时把玩,不免常触景生情。因失去了这样的佳偶,现在我诸病丛生,我早已准备好后事,只等不久后和周氏在极乐莲池相会,永住净土,了此心愿。我以上所述,都是乡里、族人都知道的,没有妄加褒奖修饰之辞。现刻此文以告十方,普劝众人,专心念佛,共赴莲池。
清·石成金《雨花香》
白话直译:莲心
原文往生奇逝传,志诚念佛,确定往生极乐,历有明验,亦未有予妻周氏之奇逝而速应也。昔年,乡里遍传,以笃周翁之女,生而敏异。六岁入塾师,过目成诵。及至十三、四岁,有类成人,谈笑不苟。女红之外,经文书算,无不精通。出口佳句,人俱以“才女”称许。予闻而聘之,十六岁于归予门,果与传闻不异。香奁唱和,诗歌现在,予深自幸喜。且事公婆至孝,生二子三女,治家宽严互用,眷属二十余人,内外从无问言。予有小庄数处,凡夏秋麦稻收支,以及钱粮费纳,统掌无讹。予因得闲逸,怡然乐道,乃著书九十二部,不啻数十万言,流传天下。而其间凡涉闺阃女训,俱与氏讲论评定,予深服从。氏之生性崇信佛法,若见闻经典禅语,如同轻车熟路,时常念佛,不离于其口,数珠不离于其手,乃在家而有出家之行也。惟是最奇者,于雍正十年五月十四日午飧之余,在架上偶撤唐朝纲鉴,执书坐向诸媳女,讲论明皇事典两三张。忽以手自抹眼云:“我时常虔诚念佛,今日果有西天童幡来迎接,我当随去。”说完,即抛书闭目坐逝。予急奔至,和手掩儿口鼻,孰知已屏气不息矣。要知氏之专信佛法,其坚固不二之志,以及其聪慧过人之才,非一世之偶然,由多生厚植善根,而始得天地毓灵所致。因是临去之时,毫无病苦,亦不受恶境缠累,怡然自在,了无愁惨之容,非其平昔笃信笃行之力,何能如是乎?氏今年五十九岁,与予夫妇四十余年。虽云确定往生极乐,但氏倏尔长离,令予顿少内助而兼失良伴,时刻悲恸惨伤,何能已也。惟予年已衰老,虽同氏有念佛之诚,氏之念珠,现存予手,因失此佳偶,诸病丛生,棺衾齐备,不久当会氏于极乐莲池,永住净士,遂我心愿而矣。凡予此述,皆乡里亲族,人所共知,并无妄褒假饰。今刻此以告十方,普劝世人,专心念佛,同臻至善,共乐莲域云尔。©声明:本文由慧悦师兄推荐,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