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时,心中明了经义,是否属于凡情妄想?
♬点击播放试听有声书 声明:本文音频由讯飞有声提供,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白话:] 孟由居士问:以前承蒙印光大师慈悲开示读经的方法,说必须端身正坐,如同面对佛祖,亲聆圆音,不敢萌生一念懈怠、起一念分别,从头到尾,一直读下去,不管文句还是法义,一概不去深入理会。这样读经,利根人,就能领悟二空之理,证实相法。即便是根器钝劣,也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如果一边读,一边分别,这一句是什么含义,这一段是什么含义,这些都属于凡情妄想、卜度思量,怎么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呢?怎么能因此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呢?弟子似乎觉得这段训示是阅读佛经的无上妙法。但是所说的不起分别,文义一概不去理会,是否就是只以竭诚尽敬,把文字认明白,字音读得圆熟,好像老太婆念经的样子啊?以前弟子颇有顾虑,如果不去分别,不去理会文义,这样读经,可能难以有所领悟,难以生出法喜,所以每次读《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口中诵经,心中思维极乐世界的庄严、普贤菩萨的慈悲,心中法喜盎然。后来一想,这样读经,未免落于凡情妄想、卜度思量的窠臼,纵然有些微所得,也好比四大海水,澎湃汪洋,用手去掬水,反而只得很少。就好像印光大师训示的,怎么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呢?印光大师答:对于文义非常明显的经文,心中自然明了经义,这个无妨。只要不去刻意理会经义即可,并不是说读经的时候心中不能明了经义。[原文:] (居士书信:)(二十三)昔承慈示阅经之法,谓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器钝劣,亦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长乎。弟子似觉此段训示,为阅经无上妙法。但所谓不起分别,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是否但以竭诚尽敬,将文字认得明白,音读念得圆熟,如老太婆念经之模样乎。以前弟子颇虑,照不分别不加理会文义阅法,或至难能心得,不生法喜。故每读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即口诵心维极乐庄严,普贤慈悲萦回胸臆,法喜盎然。继思如此读法,未免落于凡情妄想,卜度思量窠臼,纵使微有所得,譬如四大海水,澎湃汪洋,以手掬之,反只涓滴。正如师训所谓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乎。(印祖开示:)答,文义明显者,何妨了了。但不特生心动念理会耳。非并读而了了亦不可也。
作者:滕建波
©声明:本文由精进群义工根据文钞《分享《复念佛居士书》(即永嘉某居士)》编译,欢迎转载。